黄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培养乡土人才建功四新四化
TUhjnbcbe - 2023/8/31 1:54:00

傲菊喜冬至,银霜酿远春。

在思南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黔东教育大县,一颗职教明星正冉冉升起,熠熠生辉。年10月,思南获得铜仁地区行*公署批复在原思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雨后春笋,节节拔高。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润泽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在县委、县*府及教育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下,学校重点打造制造加工类、教育服务类和汽车维修类三个专业群,开设有学前教育、幼儿保育、护理、电子技术应用、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与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电梯安装与维护保养专业均是省级特色骨干专业和市级示范专业;学校内设陈列室、图书馆、禁*教育基地、反邪教基地、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特种技能操作考试中心等配套服务基地。现有教职员工人,学生人。

年获贵州省优质学校暨乡村振兴示范校及优质专业建设立项。8年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先后荣获“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校本研训示范校”“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校”“全省教育系统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建领航思*铸*

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化共治的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委始终以*治建设为统领,形成“”的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1”就是严格执行*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等“一套制度”;“2”就是紧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教师能力“两大主题”;“3”就是发挥学校*委领导核心、支部战斗堡垒、*员先锋模范“三个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保落实、带队伍的能力和定力,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级带动一级,一级帮助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加强*建为学校发展立“根”,以强化思*工作为学校发展铸“*”,把牢办学方向,筑牢育人体系,固牢家国情怀。强化*风廉*建设,切实维护学校良好形象。防范杜绝教师队伍腐化行为,净化教书育人环境。抓好*支部和*员民主评议工作,强化*务*务公开,加强*员队伍的廉*教育,切实履行*风廉*“一岗双责”。构建意识形态联席会议机制,研判处置机制,督查报告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机制。

强化*建引领,做好群团工作,不断增强*对共青团、工会、妇联工作的领导。围绕*建带团建,利用业余团校为前沿阵地,规范共青团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在校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学生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近年来,在上级*组织的关怀下,培养发展了12名入*积极分子,目前,共有62名*员,设立*员先锋岗10个。建立中共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第一、二、三支部,由学校三名*委委员、副校长分别联系三个系部、支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三个支部均获得县级优秀基层*组织称号,原总支荣获县级“五好基层*组织”,中共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支部荣获市级“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支部”称号。

立德树人“用情”职教

学校始终秉承“自强笃行、厚德精技”的校训,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办好一所学校,振兴一方经济;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培育了一批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中职毕业生,优秀代表有全国劳模刘仁*同学,见义勇为模范王凯同学,企业家杨林、刘波,贵州大学研究生张莲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匡天会等20余名同学,月薪上万的企业员工张开琴等百余名。考入国家司法系统人员有文超等15名同学。先后培养了5万多优秀人才,为乌江中下游地区的教育、医疗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思南工业强县和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新格局。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积极搭建特色鲜明的多元育人平台,不断丰富育人载体。凝练和锻造了“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学子品格。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规划,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目标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多渠道改变学生思想行为习惯。每个班级在校期间参与学校管理值班一周,利用文明监督岗监督卫生保洁,监管师生出勤,引导文明习惯,参与校园劳动治理和县城文明行动整治。实行准*事化管理,学生慵、懒、散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变。建立家校共管制度,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对特殊学生成立德育关爱班,由学生科、工会、团委、妇联、系、部班主任、思*课、心理学等共同组建德育关爱团队,全校开展大家访活动,开展“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帮扶活动等,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违规违纪现象,提升了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生的自信心和希望值,全面稳控了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

深化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

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学校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健全学校课程标准体系,完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以打造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推进关建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一批学校优质资源和专业品牌。

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一是聚焦教师,推进育人主体革新。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工匠作坊”“行业专家”“大师工程”“名班主任工程”,探索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建设“带头人+大师+名师+骨干教师+团队”的人才支撑体系。电子电工、数控制造、幼儿保育等专业教学先后立项省、市、县优秀教学团队。二是聚焦教材,推进育人载体更新。以“三业为指导”,深挖“产业、行业和就业”特点,一产业和行业的岗位技术为导向,及时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新标准纳入教材内容,围绕山地旅游、幼儿保育、学前教育暨新时代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行业,自主开发《山地旅游礼仪》《幼儿急症救助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数控编程技术》《土家民间艺术》等10门具有农村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发《电梯常规维保法典》《茶叶生产与加工工艺》等校企双元教材5部,同时编制《思南花田粑制作工艺》《金钱杆》《思南土家摆手操》等民族文化传承工艺合页式教材6部。三是聚焦教法,推进育人方式创新。借助智慧会校园平台,建设智慧课堂,开发微课、动画、视频等资源,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式教法改革。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15门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长效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年举办2次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活动,并选送优秀选手和团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共荣获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0个、二等奖65个、三等奖50个;获省级一等奖30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97个;获国家级特等奖1个(7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健美操舞蹈大赛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4个。

产教融合助地方发展

学校紧扣“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条,聚合*、校、行、企“四方力量”,推进“三教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深化产教融合,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接区域产业链,与贵州九天温泉酒店管理公司、思南白鹭湖旅行社、贵州新丝南服饰织造有限公司、思南中天汽修有限公司、思南县(第一、第二、第三)幼教集团、贵州中航电梯有限公司、江苏山水江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江苏伯乐汽修联盟、上海微波炉集团、TCL集团、格力电器、华为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共享校内外7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先后与铜仁幼专、铜仁技术学院、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建设职业学院、贵州电子商务学院、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构建“3+3”“五年一贯制”培养平台,打通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

今年,学校与东莞电子科技学校达成东西部协作,对学校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帮扶。与深圳理想集团、东莞三友联众集团、三正半山酒店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参与融合,专业共建,共同打造专业实习基地3个,新建和改扩建实训室15间,企业捐赠设备等百余套,价值约万余元。

师德师能齐抓共进

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聘请优秀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到发达地区的中、高职院校跟岗学习,回校后组织校本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组织基础课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实习生回访、实习带队等,提高基础课教师对企业技术岗位的认识。

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人,其中在职在编人,外聘兼职教师17人。专任教师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5.02%;专业教师人,占专任教师的60.21%;基础课教师76人,占专任教师的39.79%;“双师型”教师95人,占专业教师的82.61%。专任教师结构中,本科率%,研究生以上占3.67%;助理讲师占39.80%,讲师占34.55%,高级讲师占25.65%。

近几年,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培养国家级劳动模范1名,省级名师1名,市级名师或骨干教师11名,县级名师22名;李波等3位老师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付天蓉老师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张彪老师获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鲁海芳等12名教师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汪进康等26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郑怀辉等6名教师为市级专业带头人,刘昕等10名教师为县级专业带头人,邬杏芳等20余名教师为校级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教师技能精技,百花齐放,张毅等17名教师荣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特等奖5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20名;姚茂告等35名教师在省级教学教学能力竞赛或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等等;通过各种竞赛,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更好的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高质量的新时代技能型劳动者。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优势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电梯安装与维护专业、电子技术应用、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等四个精准扶贫班,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熟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实施“2+1”合作办学,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输送就业机制。积极抢抓东西部对口协作契机,与常熟市职教中心、常熟高新园中专、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常熟市企业组建“3+1+X”校企合作平台,开创了校企共同进步、合作双赢、就业脱贫的新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向苏南地区合作企业输送余名学生实习就业,学生月综合工资在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道路。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学校采取“学历教育+技能提升”的方式,办好“乡村振兴专班”和“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班”。重点围绕茶叶生产与加工、乡村旅游、农技、电子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针对性地培养技能技术人才。大力支持涉农专业、社会服务专业建设。与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满足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学校“校农结合”联盟作用,定向定点采购农产品,为农村产业发展稳定市场。同时在学校成立“思南县乡村振兴培训中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工人、村干部等人员培训,提升农村劳动技能。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3+1+X”东西部帮扶创新模式促发展

“常思”职业教育平台结硕果,东西协作校企交流促发展。常熟思南两地职业教育积极交流互动,不断探索合作模式,勇于创新。常熟市职教中心、常熟高新园中专、常熟滨江职业技术学校、常熟市企业组对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构建“3+1+X”东西部职业教育组团帮扶平台,分别从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内容为帮扶重点,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交流互动,探索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走出东西部协作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新模式。

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结合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贵州省人民*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根据《思南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学校计划到年,职业教育实现中高职全面贯通、规模质量协调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升学学生比基本达到2:8;建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力争建设1-2个省或市级高水平特殊骨干专业群,3-5个省级或市级特色骨干专业,3-5个中职“强基”项目,2-3个市级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成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5-8门省级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70%以上,培育一批职教名师名徒、行业专家等。改善基础设施能力,全日制在藉学生保持在0人以上,校内外职业技能年培训保持在0人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力争位于全省前列,在铜仁西部形成职业教育示范中心,与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南分校)协同培养形成黔东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基地。

思南职教人凭着一腔热血,三十年来风雨兼程,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取得辉煌业绩。未来,将继续勇立潮头,做职业教育改革的弄潮儿,让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为乌江流域一颗夺目的职教明星,耀眼全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更多优秀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何忠华

图/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

编辑梁瀚泽

编审朱邪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养乡土人才建功四新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