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大学首届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培育了一批在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导学育人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的研究生导学团队,倡导爱生如子、尊师重道、同学互助、师生共进的优良校园风气,传扬教学相长、团队共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特色导学文化。为此,我们推出“卓越导学团队”栏目,带大家一同领略卓越导学团队的优秀事迹,向建*百年伟业献礼。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智能媒体处理团队的风采吧!
身为师者,他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身为学者,他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他们是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媒体处理团队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团队简介
智能媒体处理团队由沈礼权、安平、刘志、王永芳等教授组成,现有博士生18名,硕士生38名,主要从事新一代沉浸式视觉信号理论和应用研究,所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以及国家优青项目在内的50余个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已形成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以及省部级二等奖4项。近年来,该团队与澳大利亚、美国、欧盟、韩国、新加坡的高校进行了合作项目研究,并与上海文广、华为、宝钢等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培养硕博研究生余名。
研究生培养成效卓越:
(1)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余篇,其中在视频处理顶级期刊ieeet-ip/t-csvt/t-mm和顶级会议eccv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研究生第1作者1篇),得到包括国际视频编码制定主席garyj.sullivan在内的余位ieeefellow正面评价,此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2)多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国际多媒体旗舰会议ieeevcip最佳论文奖()、ieeeicme最佳学生论文奖()和ieeeicmegrandchallenge冠*();
(3)培养研究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在世博会中国馆以及航空/海洋等大型立体观测装备得到重要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科技一等奖2项;
(4)指导研究生获得“华为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分赛区团队一等奖(同时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总决赛团队二等奖(),荣获“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5)研究生1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0余人次获得上海市/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1人获得上海大学校长奖和宝钢奖学金、1人获得上海市图像学会优秀硕士论文。
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团队围绕自由视点视频编码理论、自由视点视频体验质量评价、自由视点电视应用系统以及海洋水下立体成像与压缩传输系统开展相关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世博会中国馆”、“海洋立体观测”等方面,致力于推动自由视点视频压缩与处理向更高技术发展。
谈及为何能获评“卓越导学团队”,团队老师认为队伍内部团结和谐的氛围以及统一的科研目标是关键因素。智能媒体处理团队的一大突出优势是其自身逐步形成的创新培养理念:思*融入指导,树立远大理想与正确价值观;重大需求牵引,培养科研能力与科学精神;瞄准学术前沿,加强国际交流与学术创新。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团队老师坚持教学与德育并举,以德养教,实现思*与学理融通、教学与科研协同,专业知识和其他领域打通,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
严于律己?知人善任
在科研工作层面,团队老师对学生们均严格要求。有学生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在领域内国际顶级期刊(ieeet-ip,影响因子10.6)上发表论文,以第一作者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获得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优秀硕士论文奖。
在协作层面,团队的老师们注重与学生的相互欣赏,他们认为,为人师表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在立足新一代人工智能和信息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团队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博士生和学术型硕士生,在夯实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其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能力;对于专业学位型硕士生,依托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自学训练有素,综合素质全面”的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针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改进了奖励激励机制,则更有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在根据研究生兴趣和重大项目需求共同决定成员研究方向的前提下,团队教师更注重知人善任,“学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完成国家项目为主,研究算法,发表高水平论文;专业硕士主要负责完成工程项目,并将学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所提出的算法在公司和实际场景开展实现应用。”
亦师亦友?良性互动
团队的老师们认为,打造一个优秀、综合实力强劲的团队,主要依托于两点:一是团队成员的自我修养。研究生首先需遵守实验室各项纪律,按时完成各项科研目标和任务。其次,优秀的科研成果离不开鲜明突出的个人优势,团队成员需具备优良的文献阅读能力、学术融会贯通能力、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能力,还需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是团队导师的正确引导。一个健康向上的团队,其导师与学生一定是互相欣赏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一方面,导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导师指引下独立解决科研问题。
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团队老师认为读博需要对研究方向有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科研精神以及克服科研失败的毅力。不管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把握学习机会,不断学习解决科研问题的方法、增强领域独有科研算法和优秀工程技术的本领,宽广自身专业基础知识,为未来发展蓄力。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勇于在工作中实践
智能媒体处理团队
未来将继续
以重大需求牵引,瞄准学术前沿
不断创新,再攀高峰
来源:*委研究生工作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采写:孔雅婷岳成浩
编辑:夏思雨
上观号作者: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