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史宏达,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能研发测试平台主任,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史宏达长期从事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编制了我国海洋能战略发展规划,带领团队研发了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海洋能多能互补智能供电系统等。与国际领先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建设国家实验室海洋能测试场及中国海洋能源中心。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余篇,形成技术专利4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等20余项奖励。
“为传道,须得道;为授业,须敬业。”
“向海洋要能源,只要国家有需求,再艰难的科研也要做,再险峻的山也要去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把绿色发展与智慧提升理念同海岸开发紧密结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一直以来,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宏达怀揣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的初心与使命,在为*育人、为国育才,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上耕海踏浪、屡书华章。
“我愿作一架梯子”
“什么是梯子?一是自己能够到高处,二是甘心让别人踩着自己够到更高处!所以,我们应该自己有成就,更应该成就学生。”在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对史宏达甘为人梯的职业坚守耳熟能详。
早年,史宏达师从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孙孚,而孙孚又是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的学生,优良的教风在师徒三代之间赓续传承。“我愿作一架梯子,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还因为,我曾登上过梯子。”史宏达说。
多年来,史宏达主讲的“港口规划与布置”被工程学院学子誉为“经典课”“王牌课”。这门课程之所以圈粉无数、热度不减,皆源于史宏达的用心讲授。在旁人看来,原本满是公式、图表和数据的工科专业课,却因为他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富含哲理,引人入胜。
“史老师授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十分有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帮助我们揭开港口规划与布置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学生吴丹说。“史老师带给我的是知识与思想的双重洗礼,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工程师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一堂课下来,收获满满。”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学生应旭辉说。
不仅如此,史宏达还注重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引入课程当中。从中国古代文明与内河航运的关系,到民族复兴与港口发展的联系,再到港口是全球战略资源分配的通道与阀门,以及“跳出港口做规划,协调环境谋发展”“珍惜每一寸海岸线,关爱每一方海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达峰与碳中和”……讲解中,史宏达巧妙地把思*元素渗入专业课程,让课堂变得有温度、有情怀。
“作为祖国未来的‘海洋工程师’,必须接受海风的吹拂、海水的洗礼乃至战风斗浪的考验。”课堂之外,史宏达带领学生走进青岛港、日照港、中交一航局、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等单位开展实习实训,使学生实地了解港口的规划与布置、运营与维护流程等,亲身感受现代化港口的雄伟壮观和智能高效,在耳濡目染中让学生树立“建港筑天下”的宽广胸怀和责任担当。
日积月累中,史宏达主讲的课程声名远扬,年获评“山东省精品课程”、年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年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课程思*示范课程”,史宏达及其课程团队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教学名师和团队”。
从教30余年来,史宏达桃李满天下,累计培养了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包括4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骨干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将成为你们起锚的母港,远足的行囊;背着海大去远航,面前是无垠的海洋;让我们约定,再见于樱花绽放,当你需要的时候,我们仍然,在你身旁!”每到毕业季,史宏达心中涌动着“为人师者”的荣耀,也会像父母一样由衷地叮嘱远行的学子。
“科学研究是一件有责任的事情,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那一点点兴趣”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史宏达领衔的“绿色与智慧海岸工程教师团队”成功入选。作为一支以工兴海、向海图强的团队,“绿色+智慧”是他们始终如一的追寻。
随着陆上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开发利用早已成为热点。在这一热潮中,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浩瀚海洋因为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能源而成为各国角逐的竞技场。
海洋中的“蓝色能源”零排放、无污染,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但向海要能之路并非坦途。“国家有需求,就要去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件有责任的事情,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那一点点兴趣。”史宏达说。
长期以来,为偏远海岛供电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拥有近个海岛,饱受这方面的困扰。10多年前,史宏达带领团队毅然向这一领域发起了冲锋。
在青岛市琅琊镇以东,大海之中,有一座面积约0.46平方公里的小岛,名为斋堂岛,那里山清水秀、海风习习,远望宛如人间仙境,传说为秦始皇当年求仙时其侍从斋戒的古斋堂。该岛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和潮流能资源,是天然的开展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理想场所。
年,史宏达带领团队登上这座小岛,开启了搏浪弄潮、问海要能的征程。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便在岛上建起了我国北方首座海洋能示范基地。
面对“小浪无功,缓流低效,出力不均”这一困扰波浪能开发利用的“卡脖子”问题,史宏达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工程装备和成果。
年1月15日,对史宏达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隆冬时节,斋堂岛,风大浪高,滴水成冰,史宏达带领团队在寒风刺骨的海面上成功完成了“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的投放,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固有问题。这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在国内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率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推动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迈出了一大步,为我国波浪能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史宏达团队还在斋堂岛建成了国内首座海洋能多能互补海岛电站,具备4个能种输入能力,接入容量达kW,达到了与国际领先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并跑”的水平。“年10月该电站投入运行,不仅解决了我们村余户居民的部分生活用电问题,而且为岛民海水养殖提供了电能。5年间共节省电费.4万元,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直接经济效益。”斋堂岛村*支部书记石发贵对这种绿色、环保的能源赞不绝口。
史宏达团队还发明了漂浮式碟型越浪装置,开发了振荡水柱透平弯扭动叶片技术,解决了我国小波高、宽频带波浪能发电的低效转换问题。史宏达提出的“海能海用,就地取能,多能互补,独立供电”的理念,正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并被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收录,成为指导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则。
“海洋工程技术只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史宏达始终坚持科研工作最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年奥运会青岛帆船基地水工物理模型试验、东营市防波堤工程物理模型试验、山东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海南省海洋能综合利用方案研究等,他带领团队在助力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成果丰硕,声名远播。
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一个“计划”主题项目、我国海洋能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海上风浪耦合获能机理研究”……截至目前,史宏达累计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余篇,形成技术专利40余项,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等20余项奖励。
“海洋彼此相连,探究的路上,无人可以孤*奋战”
“英语流利、视野开阔、学术前沿把握精准,拥有强烈的合作交流和分享意识。”谈及史宏达,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这样评价他。
“科研创新要放眼世界,开拓视野,接轨国际。”多年来,史宏达带领团队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建设。
史宏达有一个梦想,建立中国海洋能源中心(CMEC)。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不吝于向优秀者学习。
欧洲海洋能源中心(EMEC)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实海况原(模)型装置测试场。
年10月,史宏达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届中英年度能源对话会,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中国海洋能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与欧洲海洋能源中心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欧洲海洋能中心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开启了中欧在海洋能开发利用领域的合作交流之路。
年3月,作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能研发测试平台主任,史宏达与到访的欧洲海洋能源中心商业总监拉格签署协议,双方合作推进海洋能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邀请欧洲海洋能中心针对试验场的设计与技术规范提供支持,同时为试验场的规范化操作和测试提供技术指导。
“海洋彼此相连,探究的路上,无人可以孤*奋战,闭门造车。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需要交流互鉴。”多年来,在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史宏达积极促成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法国海洋研究院等多所国际知名一流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许多国际知名的海洋工程专家也纷纷来到海大,进行交流访问、开展项目合作和传授创新经验,让一批批海大学子从中受益,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在史宏达的推动下,中国海洋大学还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深海工程国际卓越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与英国、法国、挪威的知名高校开展深入合作。受益于此,自年始,已有近10人次高水平人才获得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史老师的引荐下,我有幸来到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研究所跟随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eborahGreaves学习,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海洋技术,认识了最先进的试验设备,体会了西方学者的科学思维和研究广度,对我目前从事的风浪耦合发电机理研究帮助很大。”目前正在英国深造的博士研究生朱凯说。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带头人,为保持学校海洋工程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史宏达带领团队不遗余力,争创一流。在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球高校第14位。
“老师也是服务者,他服务于人类的未来”
“长大后我想对你讲,大海就是我梦想;青春向上,吾国万疆。”年山东春晚舞台上,史宏达着一袭黑色中山装与来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院士和博士们,一起唱响《向海向未来》。
多才多艺、博学、平易近人、有情怀、有担当……在同事和学生眼中,史宏达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史宏达为人坦率真诚,有君子之风,对学生倾情付出,亦师亦友,学生都亲切地称呼他“达哥”,这个称呼一喊就是20多年。刚入学的“00后”也有人亲昵地称他“达叔”。对此,他总是笑着说:“学生喜欢就好。”
为*育人、为国育才。史宏达始终认为,教书容易,育人难。为*育人,就要做示范,告诉学生教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为国育才,教师必须先有才,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把“源头活水”引入课堂。
“史老师既像一位家长,又像一棵大树”“他总是亲力亲为,先行先试,敢闯敢干”“跟他学会了不怕失败、百折不挠”“他永远那么果断干练、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对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史宏达总是身教大于言传。
全国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中国海洋大学最美教师……教书育人、谋海济国的路上,史宏达赢得了许多荣誉。
“老师也是服务者,他服务于人类的未来。因此,我们愿意为大家提供一份终身、免费、优质的服务。如果给这份服务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们希望是一万年!”对教师这份职业,史宏达有更深刻的理解。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令史宏达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他也一直坚守这种信念,所有跟着自己学习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好学生。“我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做一名‘好老师’。”史宏达说。
(封面人物摄影刘莅)
作者:特约通讯员冯文波
编辑:扈美辰
审核: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