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成效,师资队伍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既要重视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又要强化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应用技术水平和产学研合作的能力。民办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路线,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成为引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领跑者。
近年来,国家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其*策导向为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坚持应用型定位,继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发展空间。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都需要高校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科研服务的应用转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都明确要求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
一、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构成
民办高校教师一般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分为两类:高校毕业后直接应聘成为教师和有一定企事业工作经历后再应聘成为教师。兼职教师根据来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从其他高校引进兼职教师,另一种是企业或行业的专家,或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兼职在高校授课。
二、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招聘教师考察机制不完善,欠缺对新进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很多民办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为了使师资队伍的高学历人才比重更大,就单方面看重学历及科研成果等,比如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博士等高学历人才,而忽视了教师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从而错失了一些只具备硕士学历但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新教师入职后,很多民办高校几乎没有对他们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而是直接分配教学和科研任务。但很多专业课程,其实是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整个实操和应用过程,才能准确地向学生授课的,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如果只教书本上的死知识,会导致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不能接轨,出现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的局面,让学生不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只是浮于表面,不能落到实处。尤其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等缺乏足够的实
践认识,容易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准确,教学活动的严谨性无法得到保障。
(2)师资结构两极分化,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较低。一方面,学科带头人老龄化严重,职称够高,资历够老,但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起来较慢,不利于学科的前沿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引进较多,很多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学习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但是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有一定的局限性。民办高校受其办学性质的影响,在吸纳和培育“双师双能型”的高端人才上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师资队伍组成不均衡,更多的是纯学院派的青年教师,而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较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持续培育人才和挖掘人才。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缺乏,会导致在教育教学、指导学生、应用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力量不够。“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不光是单方面靠高校,还需要*府、行业、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而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考核评估体系尚不成熟,相应的配套*策和相关制度都很缺乏,因此想培养这样的人才也并非易事。
(3)现有师资队伍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隐患。专职教师中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未经过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对所教授学科的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不了解。擅长理论研究方面而实操技术和应用能力都很欠缺。兼职教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民办高校缺乏擅长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但也同时带来一些问题。一是这部分教师同时在其他高校授课或者企业任职,来源上相对复杂,也是比较忙碌的一个群体,专注度和归属感上跟全职教师还是有一定差距,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对人才培养的持续性。此外,兼职教师尤其是来自企业行业的那部分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偏离重心,尤其是一些技术型人员在授课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规律,无法系统地为学生传授知识点,碎片化教学明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课后的交流时间也会有所限制,以上种种容易导致实践教学活动走过场和形式化。
(4)“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策和经费不足,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教师对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性不高。目前民办高校在对教师的考核*策上还是以学术为主。论文、项目等学术上的成果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教学成果的好坏、学生的满意度等,而应用技术和实践教学方面的考核评审制度有所欠缺。
此外,民办高校教师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想要外出学习实践的机会较少,精力不足,而且学校方面的经费支持也无法完全保证,因此缺乏有效地动机和激励机制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只是埋头教书。而地方民办高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流动性较大,在学生数量大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容易超负荷,日常的教学工作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还有科研任务和职称评定,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参加实践能力的培训,兴趣度不高。
三、如何促进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在转型发展中的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配置。设立人才专项基金,通过提高待遇、福利等优惠条件加快引进一批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力争在“千人”“长江学者”“杰青”“卓青”等高端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多引进“双师双能型”人才,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对于紧缺双师型的专业或者学科,可以拓宽兼职教师引入。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积极主动从行业企业中吸收人才,多招一些来自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将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富有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的优秀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填补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较弱的短板,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使学术型和技术型教师相结合。
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师资,使企业高级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无疑是锦上添花。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外聘制度,包括相关聘用、薪酬待遇、工作考评和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制度,使兼职教师明确工作方向和责任,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有助于解决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过程中,师资队伍整体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
(2)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力度,支持中青年骨干快速成长。地方民办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团体的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培养学院派教师向应用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