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扬州日报」
前不久,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苏州落下帷幕。面对省内含金量最高的教育教学类竞赛,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小学年轻教师殷慧以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稳获一等奖。
市级名师就达18人,占到全体教师的近1/4。“双减”*策落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保障?地处扬州北郊的农村学校甘泉小学用十多年的教科研实践作出坚定回答。
校本教研从“有人带”到“自己走”
“师带徒”是大多数中小学采用的教研学习模式之一,但大多以专家为主体,作为学习者的教师,输入多,输出少,大多带耳朵听,拿支笔记,卷入程度并不深。
如何让教科研内化为行动自觉?多年前,区里的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成为了学校教科研转变的契机。为了比赛,甘泉小学在数学教研活动中增加了磨课研课。试教,讨论,调整,再试教,再讨论,再调整……没想到的是,这次参赛教师王根荣一炮打响,在区初赛、市复赛中出线,并代表扬州,参加了七城区赛课。这在学校老师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越来越多的老师有了站上赛道的勇气。学校主动搭建了多个平台:对新教师,要求一课三磨再过关;对成熟教师,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评优课、师徒同台课、校长指导课、后备人才储备课;对所有学科,广泛开展同课异构、同题异构。台上台下角色互换,让更多教师学会了“自己走”。
教师成长从“一人走”到“一起走”
让一两个教师走出去拿大奖,不是目的,以赛促教带动学科教师的整体专业提升才是目标。因此有教师参加各级比赛,学校以专门团队全程参与、指导、服务。
比如,数学组老师参赛,其余数学教师都会各司其职,正是因为团队的力量,数学团队不仅在全区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做校本教研现场示范展示,更作为农村小学的唯一代表登上了扬州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成果示范展示活动的舞台,荣获一等奖。此次殷慧老师从校内初赛到区内复赛,再到大市夺冠,最终在省基本功大赛中摘得桂冠,也要归功于团队作战的功劳。
备赛“磨课”让多种层级的教师团队得到调动。课越“磨”越精,从多媒体辅助课件,到教具学具、板书设计,教案的整理,甚至上课语气、教态、站位等细节都充分打磨,为了匹配教科研的步伐,老师们在原先学科分组的基础上,还组建和加入了更多的团队,让各类老师都能和更多相同“尺码”的人走在一起。
问题研究从“散装的”到“系统的”
随着教研不断深入,新一轮课题申报为老师带来了更多机会。在区教研室专家指导下,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数学实验的策略研究》正式立项。在这个课题下,学校不仅建立了“分管副校长—教科室—各级段教研组长”的课题运作管理网络,加强了理论的学习,还重视实践,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将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让研究有阵地,有时间,有计划,有内容,有抓手,有实效。
近年来,学校教研内容更丰富、层次更深入、理解更全面。校本教研中,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教师对各年级师生进行调查,系统了解和分析了当前开展数学实验的现状,分析了每种课型的主要流程、注意点等,并针对各年级特点采取分层实施策略。
走科研兴校之路,是保障农村孩子学足学好的根本之策。在城乡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的当下,一所农村小学十多年的教科研行走充满艰辛,但正因为坚持做这件事,让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都走上了快车道。
久平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