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香山古貌 水乡风情
发布时间:2010-05-21 13:55:46 浏览:1610 来源:老中医养生
香山古貌
要真正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绩,不能仅仅停留在广州看中山纪念堂,追根溯源,一定要到中山市去。走进中山,道路名称首先就引人注目:中山一路、中山五路、民权路、博爱路、孙文西路,人们对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景仰之情无处不在。名人辈出就是中山的金字招牌。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理念不仅停留在故居上,还深深地印在今天依然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南朗镇崖口村社员心里,在老街的人群中流传。
行*区划: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番禺区和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和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区相望。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辖6个街道(石岐、东区、西区、环城、中山港、五桂山)、18个镇(港口、三角、民众、南朗、三乡、坦洲、神湾、板芙、大涌、沙溪、横栏、古镇、小榄、东凤、南头、阜沙、*圃、东升)。
城市历史:中山古称香山。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广州陆海*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示纪念这位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于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又于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代表名人:孙中山、孙科、郑观应等。
土特产品: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小榄菊花肉、茂生香蕉、 九洲基脆肉龙眼、长江脆肉鲩、杂交三*鸡、中山杏仁饼、中山麻鸭、石岐乳鸽、长江脆肉鲩、荼薇花制品、三乡濑粉等。
必游景点一: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到了中山市,一定要去瞻仰中山先生故居。与中山先生在广州留下的革命遗迹不同,广东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址系孙中山本人于1892年亲自设计建成,是一座中西合璧、门口有古罗马拱形门廊两层三间的西式建筑物。纪念馆门口书写着“天下为公”几个大字。这是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理想。1892年至1895年间孙中山经常居住于此。孙中山曾在这里行医,草拟《上李鸿章书》,策划组织*队,参加广州武装起义,这里摆满了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物资料。现在的纪念馆的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史迹展览和翠亨村民居展览。翠亨村民居利用了翠亨村的民房并复原、仿建几所典型的清末民居,再现孙中山故乡当年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另外辟有孙中山先生讲演厅、少年孙中山听故事雕塑、孙中山试验炸药遗址、“瑞接长庚”牌坊和孙中山先生遗嘱亭等参观景点。
必游景点二:南朗镇崖口村
当年盛极一时的“人民公社”只在人们留下记忆碎片时,但在位于孙中山故居翠亨村旁的崖口村,依然采用“工分制”,保留了不少当年人民公社的形式。走进村子,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村委会的大礼堂了,层层叠叠的长条椅摆满了整个会场,两旁是大喇叭和大风扇,站在台上,朝下望去,让人依稀回忆起那个火热的革命岁月。听村长讲,这里依然保留“人民公社”制——目前崖口村全村户籍人口3500多人,其中600多人从事农业生产,用“工分制”分配;全村目前有水田3000余亩,全部由大队集体种植水稻,另外围海建造的3万亩农田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业。
崖口是个海边村庄,东边是宽阔的珠江伶仃洋,与香港只有一水之隔,南边是珠海经济特区。从1976年以来,村里开始实行大队一级核算以来,农业生产都分大队、生产队两级管理,30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大队负责直接管理大型农业机械、水利设施、播种面积与种植结构等,还负责安排农业补贴*策。而具体生产活动和田间管理由13个生产队负责。13个生产队都是开放的,村民可以自由进出生产队。这里的“工分制”没有制定每一项农活的明确工分定额,但长期以来,每个生产队形成了自己的惯例。比如,播种和收割期间,农活相对辛苦,社员所获得的工分也相对较高。播种的工分标准一般为100分/亩,收割的工分标准为80分/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当天出工的人数平均计算。每天上午8时半,社员们吃过早饭后来到村里的祠堂,祠堂门口黑板上的出工通知会安排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农作内容,没有出工的人数,更不会明确规定哪些人出工。社员是否出工完全由自己决定。上午9时许,来到劳动现场,由生产队长派活。
由于实行了机械化,村里的3000多亩田,实际上有200人就足够了。尤其是现在广珠城际铁路将在村里征地,崖口村今后走什么道路,引人注目。
必游景点三:孙文西路步行街
广州有上下九、北京路,中山则有孙文西路。这里古称迎恩街,从隋唐时期开始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形成今天的格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孙文路。1998年,修缮后的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昔日灰色的建筑物披上了粉红色、米*色的盛装,街道两旁增加了长椅供游人休憩。人力车铜雕位于步行街的入口处,取材于一幅孙科扶着卢太夫人上*包车的旧照片。孙文西路一带凝聚了中山市6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他们祖祖辈辈回家乡建了不少住宅、食肆、酒店等楼宇,使孙文西路日益繁华,期间先后建成的有“十八间”、“天妃庙”、“泰东戏院”、“思豪大酒店”、“先施公司”、“汇丰公司”、“福寿堂药房”等历史遗迹以及众多的茶楼、食肆,这些建筑的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的混合,是欧亚混杂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现。
这里的“南洋骑楼”和上下九有得一拼,骑楼建筑往往几座或十余座毗连一起,形成参差错落的连续界面效果,外观统一。建筑均以2~3层为主,少量4层(如中国银行钟楼、思豪大酒店等)从地面至女儿墙平均高度在16米左右,街道宽度为12米,与建筑的平均度成3:4的空间比例关系,在正常视角内,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外部空间尺度和步行街形象。
水乡风情 口耳相传
中山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镇一品”了,除了工业旅游之外,作为岭南水乡,中山美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不少广州人自驾顺德、中山、珠海、澳门,一路吃过去,对中山美食赞不绝口。中山不仅菜式众多,餐厅也各具特色。除此之外,园林、民俗水乡、高尔夫项目也一个都不少。
中山美食聚人气
中山饮食资源丰富,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其海产资源甚为丰富;而且特色小食品种繁多,层出不穷,地方饮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诸如:石岐乳鸽,椒盐水蛇,钵仔禾虫,小榄菊花宴等等,多不胜数……
石岐佬品招牌乳鸽
石岐佬看煎堆碌碌制作,品招牌乳鸽。走在石岐街头,只见一家餐厅门口摆放着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乳鸽先生,极其可爱。就是这里最著名的中山菜馆石岐佬了,香港食神梁文韬对这里是赞不绝口。在餐厅大门口,师傅们正在现场表演制作煎堆碌碌。只等锅里的油热了,师傅就揪下来一团油汪汪的面,裹进去一个爆米花压成的小球,然后扔进油锅,之后一边用大筷子波动圆球,一边用锅铲将面团的表皮摊薄,于是球越来越大。等出锅了,用筷子捅破煎堆碌碌,吃的时候才发现,那个爆米花的团和相当大一块油面并没有被炸到,只是为了占分量,保证那个大球有个底部的重心,不会乱跑。
再往里走,一进该餐厅,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山水乡特色,在大厅里横悬着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市貌的巨型壁画,从中山故里翠亨村一直到中山西区,长四十多米。而整个大厅装饰得十分别致。原来这家餐厅原先是一家保龄球馆,空间很大。中间的餐台全部采用了浓郁水乡特色的渔船造型,沿着小径步入其中,坐在船舱中,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等水乡特色河鲜端上舱来,感觉自己真是一个渔家了。此外,还可以端坐在巨型鸟笼餐台里享受美食。
到了这里,一定要品乳鸽。石岐盛产乳鸽,以体形大、胸肉厚、肌肉饱满、肉质嫩滑爽口而饮誉省港澳。石岐佬的乳鸽又是其中最有口碑的,这里选用的乳鸽,均在出生后第十三天拿来加工制作。在享受这道菜时不能太斯文,带上薄膜手套或直接用手撕开即吃,色泽金*,皮脆肉滑,骨软味美,吃后齿颊留香。而淮杞炖鸽,除汤味鲜美可口外,鸽肉亦极为嫩滑。
岭南水乡“三宝”最绝
民众岭南水乡品“水乡三宝”。民众镇岭南水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素来以河鲜出名,其中闻名遐迩的“水乡三宝”可谓一绝。
“水乡三宝”,顾名思义是民众肥美的河鲜:虾干和春鱼干,在民众几乎家家户户的水乡人都会把捕捉的小鱼小虾生晒成干,然后做成一道风味鲜美的家常下饭菜——“水乡三宝”。蒸熟的“水乡三宝”,再撒一点姜蒜、辣椒,淋上香油即可。虽不起眼,却是色香味俱全,食味清鲜美味,口感韧劲十足。每当嘴里咀嚼着那鲜香的鱼干,总想做一个水乡人;一道水乡蒸三宝、一碗白饭,简单而悠然自得的生活已足乐。
小榄人家“菊花宴”驰名
“小榄人家”品菊花宴。小榄镇的群众酷爱种养菊花已有几百年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花圃亭园。菊城人不仅爱菊、种菊,且精于菊食的研究,研制出一道道菊花名菜。菊花与猪肉的搭配在小榄颇负盛名。由菊花糖、猪油、糯米、八宝料等精制而成的菊花八宝饭,也是小榄佳肴的招牌之一。切开散发着浓香气息的八宝饭,莲子、红枣、冬瓜、榄仁、红豆沙等粒粒珍宝赫然可见,众多食间珍宝汇聚于此,其滋补养颜之效可想而知。小榄炸鱼球选用中山鲮鱼做主料,将鲮鱼肉剁烂,与豉肉、生粉、蒜一起搅拌,打至起胶,制成鱼丸,再入80度的油中,炸至金*。食用时,佐以小榄本地特制的蚬蚧汁,其味更加香甜独特、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