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兰州大学讲课座无虚席他是兰大好老师
TUhjnbcbe - 2024/10/27 15:4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m.39.net/disease/a_a1u54vj.html

和张连生在兰大二院血液科的会议室相见时,他刚刚结束早晨十点的特需门诊,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手里拿着热气氤氲的保温杯,脸上洋溢着亲和的笑容。

张连生谈起往事来和风细雨,用起互联网来游刃有余,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像是已经到了“耳顺”的年纪。他像一块璞玉,观感是年轻、风趣、活泼,但实则早已经过岁月的打磨,更加成熟、通透、平稳,又生机勃勃。

医者是有温度的、师者更是有大爱的,医者医心,师者愈心,张连生作为医生诊断治疗患者身体的病痛,作为教师传授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这样的日子已有三十八年。

“少时的梦想在行动中已悄然开花”

说起选择职业的由来,张连生慢慢讲起了小时候的故事。张连生从小在农村生活,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4岁时母亲因病离世了。随着知识的丰富,张连生慢慢明白了自己母亲曾经的病因,也对医学专业有了更多的情愫。未能与母亲有更多的相处,对张连生而言始终是一个遗憾,从“如果从前医学水平更好些,或许就能把母亲治好了”的想法开始,张连生学医的初心萌动,到“当医生,把病治好了,没有疾病,所有的家庭就能少很多遗憾了”的想法成型,张连生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愈发强烈。高中毕业之后,小小的种子开出花,张连生如愿被兰州医学院录取。

在大学期间,张连生对医学专业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与执着。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读医学书籍,利用互联网不断吸收最新的医疗信息。“大学里面我一直比较努力,我基本上在我们班前两名。”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张连生坚强自立的习惯保持到大学,这不仅让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也是他学习上进、成绩优异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在大学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时,张连生每每组织同学集体出游,同学们从来无需担心“去哪儿、怎么去”等问题。

在专业学习之余,张连生还喜欢照相,他用一个小小的胶卷相机,给班里每个同学都拍过照片。说起照相这个爱好,张连生也没想到,求学期间给同学拍照的经验用在了工作期间给医学专家拍照,他的回忆一下子跳转到了年当宣传科长的时候。那时的兰大二院没有相机,院长知道张连生喜欢拍照,就把自己家的相机“捐献”给张连生,“我拿着相机到处拍,兰大二院里的专家首次在专家介绍展示栏的照片都是我拍的。”

时代的胶片从黑白到彩色,一张张照片串联起大学的时光,也串联着同学间的情谊。“可能是‘团建活动’较为丰富,我们班特别团结,特别上进,学习也都很好,”张连生笑说,“毕业很多年了,我们大学的同学,都还一直有联系。”

在选择未来方向是留在基础医学院还是兰大二院就业的时候,张连生希望能够照顾从小相依为命的父亲,便选择了离家很近的兰大二院。亲情是人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那时候就觉得,我照顾父亲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就没有考虑过读研究生之类的其他选项,只是希望能够快速进入工作。”

年本科毕业的张连生,捧着一颗孝心和对梦想成功“开花”的憧憬,成医院血液科的一名医师,开启了医者医心,师者愈心的主线任务。

“讲课就是要有座无虚席的自信”

“上大学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想着一定要成为医生,”张连生说,“医院以后才发现,医院,不仅是成为一名好医生,还要做一名好老师。”

张连生在成为医生的第一年,发现自己同时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但他并不认为讲课是一种负担,反而很喜欢与学生相处,不仅和本科生关系好,和进修生的关系也是和睦、融洽的。“刚工作时,常人可能还会有一个适应期,我就像自来熟一样非常喜欢教学,”张连生胸有成竹地说,“我知道学生想听什么内容,讲课就要把生涩的、难懂的东西讲活了、讲通俗,这才是一个老师的本事。”

张连生给本科生上课

张连生讲起专业知识来惯用比喻,让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理解,但是幽默风趣之中,专业、认真的神情和态度,一点儿也不少,“灭活疫苗是把病毒灭活后让机体产生抗体进而抵御病毒侵犯,而肿瘤疫苗则是利用这一原理让我们体内的抗原递呈细胞(DC),也就是我所形容的‘忽悠细胞’来激活T细胞参与战斗、消灭肿瘤。”张连生的一只手模仿病毒,另一只手模仿“忽悠细胞”来向采访者演示,“我这只手比如是病毒来攻击人体,体内的T细胞就是战斗部队,会起作用将病毒消灭。但是当病毒换成肿瘤的时候,这支军队就会失效,需要强大的‘忽悠细胞’(DC)来唤醒战斗部队(T细胞)消灭肿瘤,也就是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惟妙惟肖的手部动作演示加上抑扬顿挫的声音,就像是进入了张连生的个人教学空间。

除了生动的授课内容,张连生在课堂上的站位也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都是满场子跑,最早跑的目的是把后面的学生叫醒,后来我发现满场跑,不仅可以带动后面的同学听课,而且还能更近距离接触学生,和他们深入交流问题。”在张连生看来,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

张连生给学生解疑释惑

张连生的课堂不光有医学专业知识,他还将历史、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在常规化的教学中融入个人的见解与正能量,这样的课堂往往都是学生的“心头爱”,而座无虚席只是对它的保守性描写。“我很少让别人代课,因为我担心别人没我讲的好,”张连生自信地说到,每每问起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课,往往都是掌声雷动,“教学方面,我就这么有自信。”年11月,张连生被评选为兰州大学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网络投票的留言区,学生评论被顶到前排:“基于三十年的交往和了解,我给张连生老师投一票。能有这样的老师就是学生一生的福气!”

“我的第一节课,可能会和别人一样缺一二十个人。但等到第二节课,我的学生基本上就一个都不落了。因为听过课的学生会回去说,这个老师讲课,特别好!”

张连生和同学们在一起

不仅如此,张连生对学院教育教学也有自己的总结和思考。他将“一体两翼”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科研和实习当中。“从学生角度说,‘一体’就是第一学期‘预见习’,第二学期做‘义工’,第三学期开始做‘医生助理’,接续随后的‘见习’与‘实习’。”张连生说,作为一个医学生,刚上大学时,是对医学领域最感兴趣、最好奇的时候。这时如果不让学生接触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是一味地埋头苦学数学、化学等各种枯燥的理论,随学业时间推进,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医生职业的兴趣。

“两翼”即指的是“萃英学子大讲堂”和“萃英学子科研培育计划”。“在‘萃英学子大讲堂’中,学生想听啥就给他讲啥。学生想听院士讲课,我就把院士请来,喜欢外教,我就抓住他们来讲上一堂课,”张连生说,“萃英学子科研培育计划经费由兰大二院单独支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张连生认为当老师更有一种成就感,他说:“当你成为有一定成就的医生,你会发现你治好一个病人,只是你治好了一个病人,而你教好一个学生,就意味着能治好更多的病人。”

张连生与同学们的毕业照

“不管是不是罕见病,一个都不能少”

在最初成为一名医生时,张连生也遇到过“根本没有办法”的局面。在他刚工作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称M3)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病人从头疼到死亡,只有几个小时。“作为刚入院工作的新人,感觉失望又难受”,张连生无奈地说,“我甚至觉得,血液病的医生就像是在为天堂开通行证,这让我度过了很茫然的一段时间。”

面对生命流逝的无力感,有人放弃,有人犹豫,而始终有人带着关怀和情怀坚持,以希望和实践,作为梦想和生命的答卷,张连生就是这批人的其中之一。就像随着医学的发展,到现在,M3从死亡率高达99%到治愈率99%,都让他感到医疗工作者的付出是值得的。

工作后的张连生一直在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生活质量不高且复发率很高,他迫切希望找到新的可靠治疗方法。当时的医疗杂志上,有关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是免疫治疗,但国内少有相关的技术和研究。于是,张连生于-年到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肿瘤免疫治疗方向研修。

回国后张连生作为第一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者,还经常在全国范围内宣讲免疫治疗,他认为,“当教授做的越久,社会责任感就越多了。”随着免疫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以及人们认知的提升,现在这种相对低毒、高效的抗癌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有发展前景的肿瘤治疗手段。

张连生讲解实验

年,张连生参加《丝路大讲堂》关于“罕见病”的科普。他介绍道,中国作为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即使是罕见病,可能也并不算“罕见”,他说:“我想大声呼吁,罕见病需要社会付出更多爱心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州大学讲课座无虚席他是兰大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