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士英,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荣获校“在教育战线上工作满三十周年教职工”表彰、校首届“师德模范”等众多殊荣。从教三十周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坚持向上,在高山之巅,享受八面来风;坚持豁达,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不忘初心,坚持始终。坚持下去,做最好的自己,做你最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是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蓝士英老师最喜欢对学生讲的话,而她自己,也一直身体力行。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蓝士英老师业务能力得到同行及社会认可。届毕业典礼上,她代表教师给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引起较好反响,《常州晚报》专门进行了跟踪采访;年1月,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教学学术活动周中,她作为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师代表进行了说课展示,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作为班主任,她所带的秘书班学风优良,是年学院推荐的省先进班集体。班内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年商务秘书技能、公文写作等各项赛事中均取得骄人业绩。
作为本科生导师,她在年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一项;年,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一项,并指导一名毕业生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四名学生在全国微格教学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年,指导两名学生考取了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年,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各一项。
作为硕士生导师,她指导四名同学取得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作为原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她指导许梦婕博士在新教师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完成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以外,她对学校工作也鼎力支持。学校楼宇、道路命名、校史馆概述、学校专题片解说词撰稿等诸多事务,她都积极献计献策,不吝付出。
探索创新,教学有成
教学中,蓝士英老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力求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院系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学校层面的长远目标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改探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她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方面,年,她主持申报本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项目获批立项;年,主持校级教改重点课题结项,现与同仁一道,为把本课程建设成省级重点课程不懈努力,对课程建设大有助力,对教学团队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另外,她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法教学、《茶道与茶艺》课程的茶艺表演考核等课程的教法及考核方式的创新均得到了专家及同行的认可,《常州新周刊》《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多家媒体有相关报道。
其次,她积极撰写教改论文,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如年发表的论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茶道与茶艺课程的路径研究》,她探索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从理论学习层面以及实践训练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由此让学生浸润在中华文脉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发表的论文《有特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例》中,总结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举措和经验,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联系,使研究的成果反哺教学,从实践出发,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深入理论思考,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实践,形成良性互动。
科研教学,齐头并进
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显示了蓝士英老师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良好把握与处理。她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文学研究领域不懈开拓。在这几年的理论研究中,她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