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初心为炬、以匠心为魂,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奋力耕耘在三尺讲台,主讲的“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他将书本中的知识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认知逻辑、故事案例”为基础的授课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付出终有回报,年,他参加第三届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以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华理争得了荣誉,同年,他获“上海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他把思政育人融入专业培养当中,如盐溶于汤,润物无声地传承知识、滋养心灵,近日,他又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上海市和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并荣获课程思政副高组上海赛区特等奖,国赛二等奖。
一颗丹心,三寸粉笔,走近化学学院沙风老师,领略师者风采。
始于求是心向讲台
“我特别喜欢和学生相处,喜欢他们有趣的灵魂,也喜欢将我的所学、所识和所感跟学生一起分享。”沙风说。
年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沙风放弃了国外顶尖课题组和知名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选择成为了一名华理“青椒”。
初来华理,沙风一边在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一边带本科生的实验课程,每周带6个班的实验课,一周要往返徐汇、奉贤两校区四、五次。
“每当我走上三尺讲台,看着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有义务把心中的道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学会找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沙风说。
决心有了,但化学学科特殊的性质致使有些学生对其带有先天的“偏见”,针对这一学情,他思考着:如何才能将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的偏见得以消除呢?
一切从备课开始:沙风认为,上好一堂课,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所以,要做到讲课时自信自如、游刃有余,需要付出10倍甚至20倍的时间来准备。每一页课件、每一个知识点和案例,都是他通过广泛查找资料、精心编排的,有时,碰到一些难点,一天下来PPT可能只做了几页。
其次是设计教案:沙风会预先设计和精心编排课件,量身打造适合同学们理解和接受的逻辑思路,同时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授课中以启发引导为主。在课程设计中,他将教材中原有知识点顺序进行调整,简单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后复习完成,重点内容则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小案例穿插在知识体系之中,将书本中的知识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结合起来,着力探索并形成了基于“认知逻辑、故事案例”为基础的授课模式。
除了引导启发,沙风还力求让授课风格更生动有趣。看到同学们坐在远离讲台的位置,他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针锋相对的,而是‘搭伙过日子’,彼此依赖。如果没有教与学的互动,就失去了灵魂。如果像抗生素跟细菌那样,走到哪里,哪里没人,大家都躲着老师,那也太无趣了。”风趣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随着课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被他的授课所吸引,也越来越愿意跟他交流。沙风注意到,同学们普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