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活力张大树老师彩虹老师这些孩
TUhjnbcbe - 2024/4/28 18:22:00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活力张”“大树老师”“幽默精灵”“彩虹老师”……这个学期开学,静安区中兴路小学的53位老师,有了个性化的新“名字”。

给他们起名字的,正是学校的位学生。

今年9月,为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沪上中小学校纷纷开始做一道“加法题”:推进全员导师制。

中兴路小学的老师与学生结对成为他们的导师,这些生动有趣的名字,不但拉近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距离,更是导师在学生眼中的模样。

12月8日,中兴路小学、静安区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组举行“守护成长育人有道”全员导师制研讨会,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静安区教育学院、静安区部分中小学的教师代表,在地面、云端一起探讨如何做好“新角色”——导师。

跟爸爸一起讨论近1个小时,

他要给导师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听说可以给导师起个新名字,今年刚刚读一年级的徐睿尧非常兴奋。他的导师是学校返聘的体育老师张静,很多同学都喜欢她。

徐睿尧在家里拉着爸爸讨论了1个小时,他给导师取了个新名字——“活力张”,他说:“虽然张老师年纪大,但体育课上生龙活虎!”

中兴路小学校长王继红说:“以前,学生喜欢给老师起绰号,倒不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给老师再起一个新名字,增进导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中兴路小学校长王继红

数学老师胡张宇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卡片,一半的卡片上写着学生为她取名时想到的关键词——“全能”“温柔”“机智”“速度快”,另一半的卡片上写着章鱼的特征——“有八只触手”“全身柔软无骨”“是同类型动物中智力最高的”“遇到危险时,会迅速喷出墨汁保护自己”等,让孩子一一配对并猜猜是哪种小动物。

经历了配对、思考、交流后,孩子们都猜到是章鱼,“小章鱼导师”就这样诞生了。

“小章鱼导师”

三年级学生祁梦欣结对的是探究学科老师陈伟,她说:“我问导师‘哪些昆虫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导师的回答像‘百科全书’。”这位“百科全书”导师,就成了她亦师亦友的新朋友。

“活力张”“大树老师”“幽默精灵”“彩虹老师”……一个个好听的名字应运而生。

在起名字的过程中,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正确对待每个孩子,导师们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自己,他们会思考“我的学生是怎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怎样帮助他们成长?”。

学生给导师起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学生对导师的认可、崇拜、热爱,也有导师对学生的希望。事情虽小,但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从此,孩子们的心里话、小秘密多了一位朋友分享。

此次研讨会上,中兴路小学的18位导师团团长收到了有自己新“名字”的小铭牌,“这个小牌子的背面是有磁性的,可以贴在电脑上或者工作台的其他地方,老师每次回到座位时看到这个牌子,也会提醒他,‘我是一名导师’。”王继红说。

SMALLFLOWER

学校现在为学生每学期结对一名导师,这样每学年每位学生就有两位不同的导师,这能让学生保持新鲜度。目前学校每位导师负责12位学生,个别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有多名导师。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在关爱中自信成长

男生小王四年级从外校转学来到中兴路小学后,没能适应新校园的生活,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对老师不信任,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在课上开小差、注意力分散、打瞌睡。

全员导师制实行后,学校为小王配备了两位导师——他的班主任刘老师和心理老师马佳青。

两位导师在与小王交流、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不少暖心的细节——

有次班中体育委员小陈同学在选择活动器材时,被其他班学生违反规则抢了先,小王看到后,急忙冲在前,帮着小陈同学据理力争;

午餐后,他会把教室门口放汤桶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看到门口餐具盒中的餐盘放的七歪八斜,他会不声不响地把餐盘理整齐;

返校日看到班主任因教室调整在搬东西时,他会帮着一起整理搬运,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些闪光点让两位导师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他们与小王的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并指导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鼓励他,多与他交谈,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敢于表现自己;

在学校里,课中、课间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

导师还放大他的优点,让他在班级劳动小岗位中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引导他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像“两人三足”这样的团队游戏,让他学会合作,在团队活动中收获喜悦和成功,帮助他提升与人交际的能力,学会如何去交朋友,敞开心扉、感受集体的温暖。

慢慢地,小王感受到了周围的温暖,同学和老师的爱,他开始融入这个新的集体,行为习惯有了大的改变,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教体育的“小鱼老师”余韬与12名体重超标学生结对,其中一位学生因为太胖了,结果膝盖受伤,需要锻炼减肥。恢复体育锻炼后,余韬教他坚持练习仰卧起坐,不仅把体重减下来,自信心也恢复了。

教美术的“麦田老师”苏博文结对的学生中,男生小秦自一年级起上课就一直戴口罩。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画“我和我的朋友”,小秦默默地哭了。原来,小秦说自己没有朋友。苏博文俯下身,与他交流。他回忆起小时候生病住院,有个小病友自出院后再没见过,倍感伤心。在苏博文的关心下,小秦越来越开朗,画画也进步了。

“导师要看见学生多元的每一面,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用教师的爱温暖他、感化他,随着导师的爱与爱能的被激活,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温暖。”王继红说。

不同学科的老师坐在一起,

讨论一个孩子的近况

“我负责的学生小林,以前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但最近课堂上有些魂不守舍。”导师小李老师在一次导师研习社里说。

而小林的美术老师也发现,小林以前上课习惯挺好的,但最近笔也不带、纸也不带。

“是的,最近上体育课跳绳也没有带。”小林的体育老师说。

学校每月一次的导师研习社,让做导师的不同学科老师与班主任、导师团团长坐在了一起。

小李老师将自己发现的学生小林的问题在研习社上提出,在得到其他老师的反馈后,她开始思考,是否需要与小林的家长进行沟通。

小李老师是一位职初老师,她这个时候有点拿不定主意,“我是否应该马上与小林的家长进行沟通?我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与家长沟通时,应该掌握哪些小技巧?”

研习社上,导师们开始了讨论。

一位导师团团长先给出了建议:“非必要,不找家长。如果学生的情况只是偶然现象,我们可以先跟学生聊聊。我班上的一个学生,最近被课外书吸引,下课就看书,上课时还沉浸在课外书的细节里。我下课就去找了他,先跟他说,喜欢阅读是优点,但日常的学习任务还是要完成。他很快对自己的阅读时间进行了调整,成绩有了回升,小朋友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

而另外一位导师团团长提醒小李老师:“如果联系家长,要先准备好学生表现的细节,否则很可能变成了尬聊。与家长交流时,可以告诉家长一些指导孩子的具体方法,交流后过一段时间再把学生的情况及时跟家长反馈。”

一位青年导师则把自己的沟通失败的教训告诉了小李老师:“上次班级里一个男孩子的跳绳不是很好,我想提醒他的家长让他回家后多练习。放学的时候我在校门口跟来接他的爷爷说了情况,爷爷很反感地表示‘我不懂,你不要跟我说’。后来我才明白,校门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地点,可能周围就有家长的熟人。”

小李老师把这些建议一一记录下来,“听完各位老师的建议,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不少信心。”

事实上,全员导师制初实行,一系列的问题摆上了桌面——

导师从哪里来?

有了导师后,班主任该怎么管学生、管班级?

学科教师做了导师该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

家长担忧导师能起什么作用,有了导师,班主任还管不管班级的学生?

在参加了市、区的分层分类专题培训后,中兴路小学又组织学习、组织研讨、集思广益,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优化,从问题出发找方法,从差距出发进行改进。

学校建立组织架构,进行顶层设计(网络),制定了全员导师骨干引领机制、全员导师制培训机制、导师荣誉机制、导师团团长职责等机制和条例,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导师、班主任、导师团团长三个不同的角色各有各的职责、分工,只有分工不分家,互补配合,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1+1+13的作用。

与会的静安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心理教研员杨红梅建议,导师、班主任、导师团团长等,在沟通时要注重“谁对谁在什么时候怎么说”,不同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静安区教育学院德育室心理教研员杨红梅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德育与师德研究部主任李敏表示,中兴路小学全员导师制的推进,体现了“真诚、关爱、合作”3个特质,又有制度、措施的保障,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推广。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德育与师德研究部主任李敏

图片由学校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力张大树老师彩虹老师这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