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会得白癜风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322/4358975.html
在*山市休宁县西南边陲、皖赣交界处的怀玉山脉腹地,有一处红色的革命圣地——石屋坑。这里曾是红*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转战地,皖浙赣红*独立团的根据地,更是中共皖浙赣省委常驻地,被人们称为“皖南革命摇篮”。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是这块红色热土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革命老区石屋坑▲红*烈士纪念广场三年革命斗争铸就石屋坑精神
石屋坑始建于明朝末年,村落依山而建,一条山涧顺着山势从村中流过,飞瀑流泉、落英缤纷,在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是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中心,是坚强跳动的红色心脏。
▼皖浙赣省委旧址▲省委办公厅旧址
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关英、刘毓标、李步新、倪南山等革命先辈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深情感。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并常驻石屋坑,在省委的领导下,皖南红*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机要室、缝衣室
▼瞭望台、刘毓标住处
英雄的石屋坑人民在*的领导下,就像他们所居住的石屋一样坚不可摧。三年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人民和红*团结一心,奋勇抗敌,为革命胜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筹办*需物资、带路、传送情报、掩护红*,和红*血乳相融、患难与共,取得了累累战果,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在以石屋坑为中心的皖浙赣边游击区的红*战士达到两千余人。为了掩护红*,在敌人的清剿中,村民三次被迫迁徙,当时仅36户98人的小村,竟有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20多名群众被抓坐牢,余成圭一户就出了三位烈士,然而石屋坑人民革命的赤诚之心终未动摇,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倪南山夫妇
▼余成圭
烽火远去鱼水情长
年10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步新写给石屋坑全体同志的书信,信中勉励大家在“四化”建设中,要发挥山区优势,要勤劳致富。
红色石屋坑
年,当年的红*独立团*委、原南京*区副司令员刘毓标少将年10月10日深情写就《忆休宁西乡战斗岁月》一诗:
▲碑文照片
当回忆起三年游击战争时,刘毓标说:“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我们就是‘三靠’——靠*、靠山、靠群众。”“石屋坑当时全村都红了,这个村的*支部和群众,为扩大游击根据地、掩护省委、支援红*等作了很大的贡献。”
▲刘毓标夫妇和邹志成夫妇在石屋坑合影▲刘毓标、李步新等亲属与石屋坑人民来往
年12月15日,方志敏烈士唯一女儿方梅、原中共皖浙赣省委领导人刘毓标将*长子刘华苏少将、原中共皖浙赣省委领导人李步新将*女儿李晓帆大校参观了红色圣地石屋坑。
▲将*后人回到石屋坑
追寻红色印记初心辉映丹心
烽火已远去,精神永流传。*管武装、*治统领的核心原则;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鱼水相融的*群关系;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这就是石屋坑精神。石屋坑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如今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教育基地、*山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山市各级*员干部和群众纷纷前来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誓词,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围绕理想信念、*性修养开展研讨,沿着革命前辈足迹继续前行,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省委*校中青班开展“三同”社会实践活动
▲重温入*誓词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石屋坑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休宁人民,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传承精神,用生命践行誓言,用忠诚坚守担当,在追梦的途中奋斗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80周年纪念仪式▲六股尖无名烈士墓
▲六股尖烈士陵园祭扫先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